口红效应

发现来源

在即刻看到一篇文章《『干货』不懂点社会心理学,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广告人?》,里边提到了几个效应,其中包括口红效应。

口红效应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提出的经济理论。由于当时社会经济不景气,许多人没有工作,生活拮据。然而人们发现即使如此,口红的销量却不减反增。

为什么没什么钱的人,会去买口红这个非必需品?因为在人们普遍观念中,口红是一个“低价的奢侈品”。当人们受限于经济条件,无法购买大宗商品满足消费欲望时,口红则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替代品。同时在使用口红的过程,会使人们更加自信,对生活的困境和未来的更加乐观。

其实不只是口红,许多娱乐消费品也存在“口红效应”的现象。例如经济下行时期,电影市场通常比较火热,文化市场也会更加繁荣。这些商品会使人们满足消费欲望,从现实的烦扰中挣脱出来,价格通常也可以负担的起。好莱坞的崛起,日本动漫产业腾飞,都是在社会经济萧条的阶段出现。所以也可以从这个思路去思考,为什么国内的电影和动漫,一直很难达到美国日本的高度。

定义

口红效应(英语:Lipstick Effect)是指美国1930年代经济大恐慌时期,人们消费能力有限,买不起高级奢侈品,却愿意花更多钱购买商品价值低但品质与品牌价值较高之商品,此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上升。

“口红效应”是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,也叫“低价产品偏爱趋势”。在美国,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,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。这是因为,在美国,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奢侈品,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,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,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奢侈品。口红作为一种“廉价的非必要之物”,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“安慰”的作用,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。再有,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降低,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“小闲钱”,正好去买一些“廉价的非必要之物”。

例子

『干货』不懂点社会心理学,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广告人?

YSL唇膏一夜爆红,但让人细思极恐的“口红效应”你知道吗?

参考资料

  1. https://baike.baidu.com/item/口红效应

  2.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口紅效應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